蒸汽压路机碾碎曼纳海姆防线希特勒看到苏芬战损比心中暗喜
战事进展不顺,尤其是卡累利阿地峡方向三次强攻均无功而返,让斯大林极为不满,在下令暂停进攻的同时,解除了前线总指挥梅列茨科夫的指挥权,由国防委员会直接指挥苏芬作战。
苏军总参谋部对12月间的作战情况进行了总结检讨,认为列宁格勒军区没有详细掌握“曼纳海姆防线”的情况,部队指挥松散且缺乏多兵种联合作战的训练,而且进攻正面过宽、战线过长,导致兵力分散,难以发挥数量优势,此外在后勤、通信、空地协同等都存在不少问题。
经过研究,国防委员会决定采纳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制定的作战计划,集中兵力于卡累利阿地峡方向,采取狭窄正面以压倒性火力大量消耗、杀伤芬军的战法,为此成立了西北方面军统一指挥作战,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铁木辛哥元帅主动请缨担任西北方面军司令员,而梅列茨科夫被降职为第7集团军司令,戴罪立功。
■苏芬战争期间,向前线开进的苏军装甲车纵队,注意车体都涂绘了白色伪装色。
为了毕其功于一役,苏军从后方抽调了更多生力军,集中加强卡累利阿方向的第7、13集团军,前线部队也有针对性展开战前训练,调集了更多的冬季装备,通过深入动员提高列宁格勒地区的生产能力和交通效率,改善后勤供给情况,其中包括伏罗希洛夫建议的每日配给伏特加的措施,以帮助官兵抵御寒冷,提高士气。
在1940年1月间,苏军忙于整顿备战,基本没有大的进攻行动,但以炮兵和航空兵对芬军阵地实施持续打击,以保持压力,并通过广泛的侦察切实掌握芬军的布防情况。
经过一番操作,卡累利阿前线个坦克旅提供支援,兵力暴增至60万人,而在苏芬战场的苏军总兵力已达99万之众,坦克6500辆,飞机3200架!
战线的暂时静止并未让芬兰人感到轻松,尽管在战争的第一个月中阻止了苏军的攻势,但芬兰承受的压力已接近极限。
战争对芬兰的影响远大于苏联,全国有34万男性参军,8.4万女性也被动员起来支援战争,以370万的总人口计算,其动员率已超过10%,经济活动基本停滞,物资供应也日趋紧张,尤其缺乏炮弹,在一个月内迫击炮弹消耗了战前储备的67%,76毫米炮弹消耗52%,其他炮弹的消耗量也在25%到32%之间。
■苏芬战争期间,芬兰妇女被动员起来为前线日,雷鸣般的炮声响彻整个卡累利阿地峡,数千门苏军火炮以密集的弹幕射击拉开了新攻势的战幕,炮火准备竟然持续了一天一夜,消耗炮弹高达30万发,不仅严重破坏了芬军的防御工事,而且几乎不停顿的炮击让芬军无法加以修复,影响了后续防御作战的力度,同时也造成守军较大的伤亡。
尽管如此,苏军有如潮水般的攻势渐渐摧垮了芬军的堤防,经过10天激战后,苏军终于打开了突破口。
1940年2月中旬,苏芬两国通过瑞典进行接触,展开和平谈判,经过一番讨价还价,于3月12日签订了《莫斯科和约》,两军于同日停火。
“我们只要踢开大门,整个腐朽的结构就会灰飞烟灭。”——阿道夫·希特勒1941年6月在入侵苏联时的宣言。
苏芬战争在各方面都带来了深远影响。苏军根据战争经验对军队的组织架构、装备和战术进行了改革,但到15个月后德国发动“巴巴罗萨”行动入侵苏联时,这些工作还没有完全完成。
英法在战争中迟缓而拙劣的表现,证明了它们的组织架构根本无法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,也显示出它不适合在英国或法国进行有效的战争动员。这一失败导致了法国达拉第政府的垮台,而英国的张伯伦内阁也摇摇欲坠,张伯伦很快在1940年5月10日宣布辞职。战争令芬兰与德国建立了密切联系,并且后来促使芬兰加入轴心国,以便向苏联复仇。
与苏联相比,芬兰无疑是非常弱小的国家,不但军队数量远远不如,而且战争物资极其缺乏:库存的子弹、炮弹和燃料只能维持19~60天。弹
战前苏军上下一致认为可以在几周内拿下芬兰,因此根本就没有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:坦克还刷着橄榄绿涂装,士兵们的军装也是卡其色的,并且没有准备适合冬季作战的野外帐篷。
■苏芬战争初期被芬军俘虏的苏军士兵,他们还穿着显眼的深色制服,而芬军都身穿白色伪装服。
另外,在1930年代的国内政治斗争中,苏军受到了严重影响——全军一大半的军官都被缺乏经验的人员所替换,致使苏军的战术素养大为下降,同时指挥系统变得非常复杂臃肿。
总而言之,在二战初期苏芬两军的这次意外交手,打破了苏军貌似强大的光环,让第三帝国自以为觑到苏联的底牌,再次犯下法国皇帝拿破仑在1812年的错误,并最终导致了自身的灭亡。
煮酒论疆场,键盘谈兵忙。海陆空天网,英豪话弱强。自由自在假军迷一枚,喜爱技术推动的武器发展,关注地缘演变的大国博弈,痴迷两军对抗的军事谋略,探究战争背后的人性善恶。